编制成“束缚”,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就不香了?
日期:2023-05-10 18:31:37 / 人气:364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财经健康(ID: Caijing Health),作者:辛颖,编辑:王晓,题图来源:视觉中国一份关于哈尔滨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清理的文件已经发布一个多月了。按照计划,这一“编制”将于2023年6月底结束。多家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在5月初告诉《财经大健康》,并未关注到这份文件。“大部分护士都是编外人员,但医院的护士供不应求。谁会下岗?”哈尔滨市立医院的一名护士并不担心自己会失业。“最近还有小道消息流传,要给护士解决编制。当然,我不相信这个消息。”3月下旬,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清理编外人员工作方案》,引起全国关注。其中提到,医院要结合专业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个体户人员清理规范工作,逐步将个体户人员转变为社会化服务外包。清理编外人员是哈尔滨机构精简计划的一个步骤。早在2018年,哈尔滨改革精简事业编制22.7%。2021年拟精简至少6846个事业编制。“各地清理超编人员主要是针对政府机关和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对于财政拨款比例较小的医院来说,影响相对较小。”中央党校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告诉《财经大健康》。然而,这个看似无关的“瘦身”动作,其实正在逐渐“渗透”到医生的铁饭碗里。“医院每年能招收多少人?第一,要看有多少有编制的人退休了,能腾出编制;第二,政府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数量的制剂。”哈尔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主任医师感受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编制越来越少,加入编制越来越难。与医生科室80%的人相比,2016年同一家医院新开的新院区情况已经大不相同。“我们科室的人都是合同制的,医院没有增加编制。”新院区一位主治医师介绍。到底能不能获得更多编制?一方面,正如汪玉凯所分析的,“政府越来越多地从市场购买公共服务。在这个大环境下,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事业单位不可能是扩张的趋势,只会是缩减。”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正在积极与中央论证,争取编制上的突破。在机构里更安全?不仅是哈尔滨,湖北十堰、内蒙古呼伦贝尔、云南楚雄等多地都出台了清理编外人员的规定。汪玉凯分析,“这主要与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有关。”2023年4月,湖北十堰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介绍,重点对魏健等一批超编人数多、情况复杂的系统进行深入调研。通过清理规范,湖北十堰编外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326人,节约财务成本约1500万元。公立医院属于二类事业单位,可以获得财政差额拨款。而在一些三级医院,财政拨款只占医院收入的10%不到,所以仅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医院在聘用编外人员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虽然受财政状况影响不大,但公立医院这两年一直过着“紧日子”。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43.5%的三级公立医院亏损,2021年5456家二级医院中43.87%亏损。“裁员还是从侧面开始。”新疆一家三甲医院的住院医生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负担,他所在的医院已经裁掉了三分之一的编外后勤和安保人员。医院的编外人员可分为编外用工、编外合同和人事代理,可简单理解为定期续签合同的员工、不定期的临时工、人事关系由中介代理的员工。在这3年内,一些医院的编外医护人员也受到影响。2021年初,河南睢县中医院传出“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600多名员工被辞退”的消息。医院方面表示,存在人员编制严重超过核定床位设置比例,无人事代理手续人员多等问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员工进行录用、分流和调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国成在2018年的文章中提到,一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三级医院财政负担较重,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相关领导认为降低正式员工待遇难。“到时候可能需要通过降低编外人员的工资来减轻压力。”这就使得编制越来越稀缺。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陆玲玲在采访了江西省某三甲医院的博士工作人员后发现,90%以上的工作人员表示“人员编制”是选择工作单位的重要因素之一。编制不仅仅是身份管理的工具,还有太多的附加内容,比如户口,买车,买房,甚至一些地区的孩子上学。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静等人的研究,农村户籍医生愿意每月减少收入11366.30元以获得公立医院备案制度。占一个坑,在一些城市是附有落户指标的,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尤为珍贵。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告诉《财经大健康》,科室里只有一个医生没有编制,市级医院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绑定账户的编制几乎是标准的。编制也会被医院当做奖励。2020年,为表示对防疫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可通过定向招聘方式选拔防疫人员,将252名防疫一线编外人员纳入全员管理,相当于享受“编制”待遇。国家卫健委2021年公开提到,公立医院的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公立医院的编制不能削弱,但保障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编制在哪里不再有吸引力?“如果我退一步,选择稍微差一点的医院,我可以有编制,甚至到县医院,还有房子和安置费。”上述新疆居民还是更看重自身发展前景,选择一家无编制的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上述哈尔滨三甲医院新校区的医生也解释说,现在内外待遇和职称晋升标准都是一样的。“虽然更好,但也不是很重要。”医院建立国内外同工同酬是改变年轻一代医生看法的最重要原因。这和十几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为了拿到编制,我放弃了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选择了二线城市的二甲医院。因为如果没有编制,即使技术再好,我的工资也比别人低。”广东某医院副院长的经历,让他特别注重缩小编制内外员工的待遇差距。同工同酬也减少了花钱建立关系的需要。上述驻疆人员说,一听说部门要有新的编制,我就赶紧请领导吃个饭,希望我能尽快加入编制。现在他所在部门的副主任没有编制,他的同学大部分也没有编制,所以大家也不强求。编外人员成为需要快速扩张发展的“三巨头”中的主力军。江西省上述三甲医院2021年职工6790人,其中编外职工占71%,其中人事代理854人,编外职工3651人,编外合同290人,外籍专家2人。2020年末,哈尔滨市上述三甲医院超编聘用人员3274人,也超过编制内人员2405人。就连优先编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走得很快。湖北某社区卫生中心医生介绍《财经大健康》。作为试点单位,我们都取消了编制,大家待遇都是一样的标准。以前财政拨款是按人头来的,现在拨款和工资水平是根据医生的工作量来定的。如果你做得好,你可以赚得更多。即使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乡镇卫生院和医院也受到忽视。例如,2023年4月,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称,由于报名人数不足,部分省份部分三级医院减少或取消了人员编制岗位,其中包括距离省会城市较远的省神经精神医院,以及位于城市郊区的省传染病防治医院的部分岗位。代表“稳定”的编制,在新一代医生眼里,真的成了“束缚”。上述驻疆医生直言,如果工作太累,或者觉得不合适,无编制更容易离职,有编制离职非常困难。医院准备高学历人才是为了留住他们。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能做到编制内外同工同酬。就像在哈尔滨上述三级甲等医院的老校区,没有编制的底薪可能会少三分之二,奖金也会受到影响。上面提到的在苏州工作的新疆籍学生,大部分都是在编制单位找工作,因为在当地编制待遇还是比较好的。“新疆也在逐步推进。和喀什一样,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是同工同酬,喀什第二人民医院不是。”内外治的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河南省中医院调查显示,在编人员有六险两金福利,编外人员只有五险一金,没有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上述调查显示,在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名目繁多,按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标准,有岗位工资、基本绩效工资、激励绩效工资、薪级工资、财产补贴、购房补贴、养老补贴等项目。编外人员只是基本工资加住院年龄津贴。基本工资以当地最低工资为标准,住院年龄津贴根据在医院的工龄确定。在医院服务每满一年给予60元的住院年龄津贴,最高标准为600元。编外人员往往很难享受到节日福利、“十三薪”、精神文明奖等福利。待遇差距会一直持续到退休后的保障。江西上述三甲医院,编外人员社保缴费基数较低,且与编外人员不同,职称晋升不纳入人社部门备案,即不会与退休后待遇挂钩。“医院之间的差距非常大。”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许玉才分析,对于重视发展、需要稳定编外人才支撑的医院,同工同酬改革会快速推进。有一些大家都抢着去的医院,也不缺人才,或者根本没人去的基层医院,但是推行同工同酬比较慢。“金饭碗”所能拥有的安全感,无论是减少事业编制,还是清理编外人员,上述年轻的新疆居民和他的同学都相当淡定。“我一点也不担心裁员,因为技术岗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哪里都能找到工作。”护士在医疗机构编外人员中占比最高,另外还有一些医疗、行政、辅助岗位。许玉才分析,虽然是医院的核心工种,但医院不愿意编制护士,主要是“一线护士大多比较年轻,老年护士很少。留着人是浪费医院编制。”全世界都缺少护士。虽然是编外人员,但很多受访护士都没有危机感。连医生都认为护士不能减。“我今天有一个。
作者:玩家时代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参加总理座谈会的八位专家学者最...07-09
- 全面注册制下,主板IPO首单被拒...07-09
- 量化占了前十榜单的一半。2023年...07-09
- IPO雷达:上市前估值飙升的昊天...07-09